目前我国在滨水景观的建设上起步相对西方国家较晚,初期许多景观设计公司不注重生态设计。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一时间滨河地区的开发、景观设计成为热点。同时,国内的景观设计公司也从不同角度对滨水区景观设计进行了研究。专家指出,文化、空间、生态和载体是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四要素等。
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效果图
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要素 1、生态优先,充分发挥滨水区域的生态功能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为目的,维持自然生态过程及功能的连续性、整体性,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1)生态绿网的构建河流是城市中的重要廊道,河流及滨河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生物和能量通道的作用。在进行滨河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及滨河绿地在绿地系统中承担的主要功能,构建生态绿网,实现绿地串连,保证绿地间的连贯性与连通性,以维持动物在绿地之间迁移与觅食的安全需要,形成动物交流的无障碍通道。 (2)自然驳岸自然状态下的河床起伏多变,基质或泥或沙或石,丰富多样,水流或缓或急,能够形成多种多样的生境组合,从而也为多种水生 植物和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因此,为了水质净化和生物栖息环境的创造,努力营造水域的多孔隙空间,滨河景观设计应采用自然石、木桩等自然驳岸,并保证水体中含有多孔隙的沙砾、岩石等,以提供小生物藏身、觅食、繁殖等场所,避免采用水泥将水岸砌成高墙或将水体底部抹平。 (3)乡土植物乡土植物是在当地环境条件下,经过无数年的优胜劣汰考验,自然竞争后才留下来的,从他们的外貌到结构均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对当地的灾害性气候有较强的抵御能力。在滨河植物景观设计中,应建立完善的乡土植物系统,根据水深变化、水岸线变化、场地功能等,对乡土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包括岸边应保有乔灌草复层植物群落,水边多种水生、湿生植物等。 (4)生物栖息环境水域的构造越复杂,生物将变得越丰富。在滨河景观设计中,除了自然驳岸的恢复、乡土植物系统的完善,还可以通过在场地内建立生态小岛、坑塘以及在水底丢置一些沙砾、乱石等措施,为各类生物提供丰富、良好的栖息环境。 (5)其他措施滨河景观的生态设计还包括人工引鸟、雨水收集存蓄系统的建立、太阳能与风能等可持续自然能源的应用以及各类 资源的再利用等生态环保措施。 2、建立与完善休闲游憩系统为了给城市居民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滨河景观设计应以满足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需要为出发点,建立与完善休闲游憩系统,包括完善的道路系统、供人们休闲游憩的公共节点空间、完善的服务设施等。 结语 发挥文化展示与创造功能城市绿地具有生态改善、休闲游憩、景观美化、文化创造和防灾避险五大功能。在滨河景观设计中,除生态、游憩和文化功能应得到重视外,还应通过主题展示空间、体现场地文化的景观元素等手段充分发挥场地的文化展示与创造功能。滨水工程涉及河道治理、调洪排涝、植被及动物栖息地保护、城市安全以及 建筑和城市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决定了滨水区的规划和景观设计,应该是一种能够满足多方面需求的、多目标的设计。因此,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为出发点,积极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保护水资源与绿色景观,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将对城市环境和城市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