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被 植物是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园林绿化实践中为了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更好地发挥绿化效果,需要乔、灌、草多层植物的合理搭配。下面当代 景观对地被植物的选择标准进行了探讨。 ① 植株自然高度。高度是人们选择地被植物时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地被植物通常处于人工植物群落的最下层,一般都要选择较矮、既能完整地覆盖地表又能造成良好景观的植物。 ② 生育周期。这会反映地被植物的群落稳定性,亦与种植成本有关。通常地被植物应尽量选用生长周期较长的种类,多年生木本植物为最佳,多年生草本植物次之。一两年生植物多数花期较长,花色娇艳,在景观设计时,可与其它植物相配丰富色彩、调节观赏期。
③ 叶的习性。地被植物是通过郁密的叶片来产生覆盖效果的,叶片绿色期长短直接影响到地被植物的稳定性和覆盖的有效性。为此,可以选用常绿、半常绿和落叶的定性分析来衡量地被植物的绿色期,以便敏感地反映出评选对象间的差异,选择适合的植物以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④ 适应性。地被植物种植面积一般都比较大,管理养护势必粗放,加上地被植物常被用于 装饰一些立地条件较差的地表,因此要求地被植物要有较强的抗逆性和较广的适应性。 ⑤ 管理频度。管理粗放是地被植物在应用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与经济成本相关,地被植物适应性愈广,管理也愈粗放。有时,一种适应性并不广却具有某一特别专长(适应性)的地被植物,在某些场合的表现是十分优异的。 ⑥ 观赏价值。地被植物应用于景观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观赏特性。如表现个体美的花、色、果、姿态等观赏价值;在群体表现力方面,给人以群体美的感受,如高度、花期方面的一致性,色彩和覆盖方面的均匀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