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分类
微信扫码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加入SketchUp吧! 微信扫码登陆

x


       贴吧里找过了,之前得贴没有详细的介绍,2013年度的EvoloeVolo 2013 Skyscraper Competition(eVolo摩天大樓大獎競賽)作品已发布。

2012年荣获前三名的均是中国团队,2013年美国第一,法国第二,第三名为中国北京的团队。大家可以去官网查看(www.evolo.us)。

【楼下会补上2013作品及介绍~】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2012 Evolo Skyscraper Competition 获奖作品

(转)首先感谢本次翻译人员:droplet.juan、Flash、KGNASH、mousew1、superwp、taotao、underfish、咖啡
然后恭喜这次前三的三个华人团队

1st  Himalaya Water Tower
有55000条冰川的喜马拉雅山储存着世界上40%的淡水。大量的冰川由于气候的改变,以比以前更快的速度融化,可能会对亚洲和世界造成恐怖的后果,特别是对于那些坐落于那七条由喜马拉雅山脉哺育的河边的城市和村庄,遭受不定期的洪水或干旱。

喜马拉雅水塔是一座坐落于高山上用来储水和管理当山脉中的自然存储干涸时平原上水量分布的通天巨塔。这座能被大量复制的通天塔,将用于在雨季收集雨水并净化冻结储存,以备不时之需。这些水源的分配日程表将会随着平原上的定居点的需求进行变更,当然,它也能用于及时帮助当前的干旱,这也意味着能够为未来的几个世纪储存大量的水资源
喜马拉雅水塔的下层是由六根像根茎一样的管子弯曲缠绕到一起组成并可用于储存淡水。就像植物的根茎一样,当储存的淡水达到了这些管子的最大容积时这些管子会变更加牢固。每根管子都有一根核心软管被一层一层的储水细胞结构固定住。上层的建筑(在雪线上可以看见的部分)是用于冰冻储藏的。四个巨大的核心管支撑着钢构的圆柱形框架,就像下部的根茎一样,支撑层放射状散射出去,创造四个装满冰块的钢管。在两个部分之间的是用于在气候条件无法冰冻淡水时使用的机械系统,净化淡水和管理淡水和冰块在建筑内分布。

在建筑的底部,环绕着六根缠绕水管的是一个传送系统,用以管理水源在下游城镇和城市的分布。曲线管道连接着山和村落,并且管道里也包裹一个用于传送人员和货物的铁路。


001.jpg


002.jpg


2nd  Mountain-BanAid
工业化和采矿业正在破坏中国的自然环境,尤其是山脉,因为人类寻找矿脉而被挖掘一空.这一过程不仅破坏了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同时也使影响人们的居住和生活方式,他们当中很多人在这些地方从事农业. “Mountain Band-Aid”项目寻求保护苗山人们的家和工作同时也保存云南山区的生态环境.

项目通过两个层面的工程来达到目的.外层是一个摩天楼建造在山中,并在表面延伸.通过将建筑建造为山的一部分,摩天楼将帮助人们恢复他们原本的生活方式.内部由村民组织复制过去被取代的传统村落. 建筑布置在山上意味着建筑的高度取决于山的高度.设计总的来说是一个双重恢复: 通过摩天楼,生活在被破坏山区中的苗族人能够保持他们村庄独特的空间组织,并不会对山脉造成进一步的破坏.事实上,他们通过循环利用水浇灌保护山脉的环境.正是这个浇灌系统组成了项目的内层:这一系统将固定山脉的土壤和植物.
摩天楼采用了中国南方的传统的穿斗建造方式. 小型的居住体量被用作框架:这些体量自由的组合 就和原始的村庄一样,但是受到每层框架的控制,看上去就像是传统苗寨的轮廓.

003.jpg


004.jpg


3rd  Monument to Civilization: Vertical Landfill for Metropolises
"文明纪念碑"的设计师们邀请人们重新考虑雄伟是如何构成的。

摩天大楼一般意味着雄伟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但是城市中的其他建筑也可以让人印象深刻,设计师们说,:“纽约,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把它每年的垃圾堆积在一个高层建筑标准层平面大小的占地面积上,我们可以得到一栋1300米高的垃圾超高层建筑,它差不多是帝国大厦(450米)的三倍。难道这不够雄伟吗?

随着垃圾填埋场的增多,城市中心的小消失,以及政府越来越多地和垃圾处理问题打交道,垃圾的能量需要重新被考虑。垃圾的积累,举例来说,事实上创造了潜在的能源循环的机会,比如当垃圾在腐败过程会释放沼气。“文明纪念碑”的方案设想把垃圾竖直堆积起来形成一座塔,利用垃圾腐败过程产生的能源来给周围的城市空间提供能量。把这些塔放置在城市中心的各个位置,能量就能够迅速到达需要他们的地方,垃圾也不需要额外的花费来把他们运出城外。

这些纪念碑另一方面也能够强有力地唤醒社会对垃圾的态度:“纪念碑的增长会唤醒人们的反省,或者某种程度上会引起整个城市的垃圾减少和更好的回收利用。”设计者说。“把这座塔看作是对地球友好的计量单位”,设计者说,这意味着塔越来越矮,城市就越来越友好,因为那意味着垃圾减少了,或者更多的垃圾被回收了。“或许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大都市那是会相反地争相竞争起谁的建筑更矮。”

在结构的下面铺设着循环废水回收系统、沼气能量站、一个临时垃圾站和污水池。纪念碑有垃圾砖砌成的墙,气体传输管道和中心一个固态垃圾池。
005.jpg


006.jpg


Airport-Skyscrape
据相关报告,到2020年为止中国97%的机场需要重建,这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和土地利用问题。北京现正在筹建第二个机场。Air@Port的设计者希望避免使用珍贵的土地作为机场建设用地,所以他们选择在距地面450米高的地方建一座新机场。机场建在形状酷似蘑菇的众多塔楼的顶上,顶上有着巨大的平台以满足机场跑道和其他设施所需。把机场安置在城市上空有很多好处。机场位于高处意味着对平台下面的建筑来讲没有高度限制,这样就可以为下面的开发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刺激。另外,由于450米的高空风速更高,这样可以减短跑道,节约空间。
垂直机场巴士会通过巨柱把乘客从底部运输到机场层。此外,这座机场城市还包括酒店商业,会议和办公空间。乘客们可以通过机场巴士到达这些空间。

007.jpg


008.jpg


Aakash Skyscraper
Aakash,在印度语中是天空的意思,它给予了这个设计灵感。这个方案设计了一个悬浮体群,把它放置在孟买上空,这个交通堵塞很严重的城市。
这个综合体是基于一个状的结构,通过不断的衍生而遍布整个城市。它朝着天空生长,然后分枝,悬浮的模块连接起来创造了一个没有道路的都市风光。主要的结构荷载被云状的氦气球承担。只有一部分荷载通过一个个结点被传导到地面。这复杂的网络结构朝着各个方向生长,提供了绿地平台可被公众使用。这些绿地平台相当于城市的肺,可以用来净化孟买的空气。可居住的细胞体被氦气球支撑,在空中漂浮,所以每个居住者都会享受到城市的美景。
气球在把使用者往上拉,结点在把使用者往下拉。这种几何形的塑料聚在一个大的圆形的公共细胞周围。这些连接体为结构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撑。
氦气球的外表皮覆盖有太阳能光电材质,是整个结构在能量上自给自足。这个结构综合体能够安置在很多地方:沿滨水区,沿高速路,或者在公共空间上空聚集。
009.jpg


010.jpg


Bridge of Hope Skyscraper
这座希望之是一个象征性的结构,它是在寻找一种方式去连接死海两岸,希望由此提高约旦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这座桥的修建将分别从两岸开始着手,最后在海中间相会。在那里,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家园开始被建立。
死海的海平面正在以每年一米的速度下降,约旦人正在试图连接它与红海,以保持海平面。这个设计也同样计划利用水渠连接地中海和以色列海岸来填满失去的海水。这些水渠里的水也可以用来发电,因为它往下降落了400米。这些电可以用来为海水脱盐,以作灌溉之用。咸水池可以用来养鱼。其他水池可以用来培养矿物质作为它用(碳酸钾可用作肥料,溴用作灭火剂……)
桥上住宅适应了中东的“风斗”住宅的传统。但是也会有所不同,结构的每个面都会提供阴影空间,不同的大小的开口带来了不同的绿地平台和水池平台。这些开口使得新鲜空气流入,冷空气的进入将为处于干热环境中的房子降温。
由于每天有七百万吨的水蒸发掉,在这建筑中的水循环将会建立起来,从而可以通过冷凝得到淡水,这可以用来灌溉花园。当海水遇到了热空气,由于温度差异导致了蒸发,水分子聚集起来就形成了淡水。

011.jpg


012.jpg


Citadel Skyscraper
未来的自然灾害、技术灾难,甚至从太空游客,都会对人类造成威胁。所以我们的城市甚至是国家,需要重组基础设施建设,以保护人们免受可能的灾难。

“城堡-摩天大楼”这个项目设计在日本,是考虑到近些年这个地区所遭受到的天灾人祸。本项目提出用三段式的新结构来最终实现防御功能,就像一座城堡的堡垒。第一部分涉及到土地的转型利用。当下国家内有些主要城市的居民已经外迁,城市的中心区域将被企业和商业占领,居民们将迁往海上,生活在一个自己自足的空间,也就是这个设计的主题—摩天大楼。第二部分的地理位置很特殊,我们将它设计在距离海岸线2到3公里的地方,它们的形状犹如被串联起来的薄板,用来保护居住地不受海啸的侵袭。而摩天大楼之间是用防洪堤坝和排水系统来进行连接的,可有效阻止50米高的海浪。另外在每个孤岛的周围,还有纤维材料的帆来巩固加强连接,而这些帆是我们看不到的,它们被深埋在海底1200米的深处。纤维帆的作用是当海浪剧烈拍打时,其材料的伸展性能能将来势汹汹的海浪抵消,保护摩天大楼的安全。
第三部分就是摩天大楼的设计,大楼的设计主旨就是保护其内居民的安全。大楼的外部有一个巨大的金属框架,它最低可达到海底1200米,而最高可延伸到海面上方500米。我们的设计标准是,通过这个特别的金属结构,摩天大楼可以抵御11级的地震以及40英尺高的海浪,甚至像核武器和爆炸一类的人为破坏。另外还有杆状的结构,形成单面的盾牌,从而保护摩天大楼。

而每个摩天大楼本身是个可持续发展的个体,它们本身可以产生生活所需的所有要求,譬如利用海水来产生能量,也可以用海水来养殖生物,给居民提供食物。
作为一个以住宅为主要功能的建筑群,每隔50米我们都设计了小型公园或娱乐设施。除此之外,餐厅、咖啡馆、商店、电影院和自动洗衣店等基础设施也一应俱全。如果城堡不得不因为外界预料之外的灾难而暂时封闭的话,大楼的通风系统每隔100米处,就会有产生氧气的设备运转工作,而氧气是靠转化水藻释放的二氧化碳而来的。这些城堡也与城市中心以及沿海地带相连接, 4条高速的列车隧道扮演着主要交通渠道的角色。


013.jpg


014.jpg


Coal Power Plant Mutation
煤电厂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难以置信的时,每天仍然有50,000 株植物成为新能源的牺牲品,很明显绿色技术还没有能力取代化石燃料,来到满足生产所需的能量。在我们还未完全实现绿色能源技术的时候,“煤电厂的变异”这个项目就是为煤厂提出的一个新的补充, 摩天大楼可以建在现有的工厂上方,用来减少有害废物的污染。
摩天大楼的煤炭清洁系统是由三个环绕在工厂的烟囱周围以及上方的管状物组成,这三个巨型的管道在高空的生物筛选区域汇合,此处还设有三个同样巨型的球体用来收集剩余的废弃粒子。结构的是由多个碳钢纤维纸主交织在一起的碳钢纤维网,这些支柱深入到现有的工厂的地基中。工厂的烟囱最高上升到1000米的高空,烟囱周围环绕的三个巨型管状物中按照不同的高度分别设计了对各种有害物质的过滤器。最低处是使用固碳技术的二氧化碳过滤器,高处则是生物过滤器。在顶部,烟囱配备了碳水的收集和过滤器,将剩余无害物质排向大气。他们的水平空气管道仅面向外部。蒸气冷凝物对排出物再次进行吸收过滤,最终将水循环到基地。
覆盖在摩天大楼表面的薄网使用的是质量相对较轻的材质,用来分隔水汽的高弹性防水层是在工厂中生产好的。(防水层要将液体与气体分隔开来,避免它们的混合可能导致的酸雨。)薄网的面积有30万平方米,覆盖着光伏电池和空气质量监测传感器。
建筑表面还同时覆盖着LED灯,意在提高人们关于能源的意识。这些工厂大部分是靠近城市的,在LED灯光在高空闪耀的时候,它们将提醒人们:能源的代价。所以这个设计不仅从室内和室外来改善空气,更从内心提高我们对于能源的警觉。

015.jpg


016.jpg


Cliff Dwellings
零足迹施工可以实现么?让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可以实现么?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掠夺大自然的景观和资源,满足人类的发展,遗憾的是这种发展恰恰遵循的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谈到摩天大楼,我们会想到它们占地面积小而且提供了自由的水平空间,但依然没有从模式上改变。
这个设计的主题就是居住的垂直的自然空间里。在技术的支持下,这个建筑群以“零”占地面积,充分显示了其保护平面上的绿色平衡以及生态平衡。“悬崖”的可居住性将第一次被探索。
许多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展现了低浮雕的技术,然而我们却可以在这些作品中另寻思路。而且有趣的是有些洞穴,以用不同的比例重新诠释,就成了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017.jpg


018.jpg


District 3 Skyscraper of Liberation
战争时蒙受战争影响最大的是两国交界处的人民,而他们一心只求和平。通常,战争双方会在交界处修建城墙。但是这些所谓的城墙真的能解决冲突么?正如“District 3 – Skyscraper of Liberation”的作者所说答案是否定的,恰恰相反,这些墙体不仅阻碍了两区市民之间的相互理解,还加剧了彼此的差异。

此方案是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国的交界处设计的。两国的交界被分为三个区域:以色列,巴勒斯坦,以及被墙体划分的交界区。第三区的墙体将会由新的摩天大楼取代。新的建筑由联合国管理,只接纳两国寻求庇护和和平的非暴力者,意图促使这个被孤立和充满怨恨的地区的人们达到和解。
摩天楼内部将会有许多项目来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和社会交流,比如农民的集市,足球场,博物馆,学校,展览和聚集空间,动物园,旅馆,购物商业,以及顶部的农场。摩天大楼的周遭是居住综合体。

“毁灭对方的文化是用来削减敌人的力量的战略”,设计者们说,这些设计则是为了赞美保护两国的文化。摩天楼会通过一系列娱乐和教育活动分散冲突双方的注意力。“第三区是一个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彼此协商,合作,相互尊重的聚集地”。

019.jpg


020.jpg


Floating City
天上人间是传统山水画的实体表现,追求人们理想的生活方式。

地球有70亿人口,并在以每秒3个新生儿的速度持续增加其负荷。由于资源有限,快速增加的人口已经引起了许多问题,包括环境质量下降,海水酸化,臭氧层空洞,淡水资源缺乏,以及生态多样性的持续减少。

“天上人间”设想了一个天空之城,其中有山,河流,湖泊,森林还有动物。它解决了居住在陆地上的很多问题例如食物,水,以及住宅。
“天上人间”是利用磁力悬浮技术控制使之漂浮在大气中。有大量的分子磁力分布在飞船的底部,飞行器的磁力以及地球的磁场的反作用力将会控制这座天空之城。旋转的弧形底部为城市提供能量,还将保持飞船的平衡。小的磁力悬浮航天器被用来作为悬浮城市和地面的交通枢纽。

021.jpg


022.jpg


Folded City
怎样能垂直居住?越来越高的建筑似乎并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大多数人希望拥有独户住宅,但高层住宅缺少多样化和高密度的特性使之很难实现。怎样将远郊居住的优势和高密度的城市生活联系在一起呢?

摩天大楼的历史要追溯到19世纪发明电梯的Elisha Otis。这项发明促使得众多建筑物争相以技术和尺寸展开了对天空的争夺。假设一栋住宅的电梯被作为远距离控制在不同楼层和住宅之间移动,会是怎样的场景?

这个新的设计将挑战居住功能。住宅变的智能并包含多重设施,每层都有相应的程序控制。电梯对住宅的作用正如网络对智能手机的作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现在你可以在空间内移动你的生活。设想你在你的屋子里,穿上拖鞋,进入电梯,然后位移!你将可以出现在你的起居室,车库,最爱的酒吧或商业区,以及你慢跑的公园!

新的塔楼产生了,或者更确切的说是第一个单元。我们现在必须找到“塔”的概念。这个单元不只是传闻中的,而且是复合的强化的,这些标志着他的存在。现在它很清晰的被认定是一个“物体”。“塔楼”的概念和城市的概念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我们在城市中存在这个类似城市的物体。概念被扭曲了。在城市中的物体变成了字面上的“城市体”.

023.jpg


024.jpg


GreenGru Airportscraper
Greengru的灵感来源于建立在城里的塔吊。这座380米高地摩天大楼为交通困难或者机场过远的巨型城市里居住区提供了一个从空中穿过的交通方式。它也是一个能源站,产生的能源足够满足自身系统和周边城市照明需要。

这座建筑的名字取材于内部的能源产生系统,将人造光和作用装置称为“绿色”,GRU则是意大利语“塔吊”的简称,取材于其外观.

这座高楼的桅杆是由碳纤维钢材制成,拥有巨大的实际重量来保证稳定性。这座建筑的立面灵感来源于旋转的飘带,由比钢材坚固十倍但只有六分之一重量的石墨制成。石墨的表面覆盖着被称作zeolight的吸收二氧化碳的聚合物,它能在夜间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日光的照射有让这些分子挥发出去。这意味着这座建筑的表面创造了一个温室内部的效果,让周围的环境更加适合于生长的植物。

地面层和底部五层是商务使用,其上八十层是办公和居住单元。更高的部分设置了一个高速涡轮机围绕建筑旋转产生能量。它的表面覆盖着灵活且轻盈的聚合结构——产生更多能量的日光房。内部的机械系统收集淡水并通过光合作用的过程将其分解,分别储存氢氧分子来生产可用的能源。这是一个储存氢和能量并负责为建筑功能的装置。它也是一个储存和运送能量给城市的其他部分的单元体。这些单元体由镁纳米粒子和有机玻璃制成。

建筑的顶部是一个全自动城市中心机场,氢电混合动力飞行器在其上飞进飞出。飞行器从建筑物内部产氢装置中补充氢能。一个极轻的由碳纤维制成的悬索结构支撑着300米长的跑道随风旋转。飞行器通过一个悬臂的升降机回收到机库之中。

025.jpg


026.jpg


House of Babel Post-crisis Skyscraper
国家、城市和集团公司之间建造更高的摩天大楼的竞赛是自豪和权力的挑战。技术的进步让超高建筑成为可能:更高,则代表着更多的空间和更大的工程技术难度。全球金融危机是唯一阻扰这种建筑的因素。

巴别塔之屋将建造传统房屋的方式彻底改观。在空气动力学的帮助下,我们能够忽略额外的楼层,并将建筑上升到任何我们渴望的高度。一根擎天高柱将这个两层房屋和一个悬挂于薄薄的重型钢缆上的高速电梯连接。

第一层坐落于地面,而第二层则紧贴在一个空中平衡的轴承上,这个装置将第二层置于数千尺的高空之上。二层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出于安全考虑,这个平衡屋分成了数个隔间。连接楼层的钢缆能够缩短或者延长,以此改变建筑的高度。在普通模式下,这座房屋能够用作传统两层房屋,如果需要,高度可以增加。最终,任何人都有世界上最高的房屋。

027.jpg


028.jpg


Human Rights Skyscraper in Beijing
近日,来自北京的“人权结构”的设计师们表示,中国当地政府实体非法获得土地已经引起了数以千起的居民的悲剧,乃至人员伤亡的结果,与此同时带来了社会的不稳定。即使私有权在中国并不真正存在(购买住宅仅是获得其70年的使用权),“人权结构”的设计者们感到:土地使用的政策需要被再检验,因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属于个人的家才是人权的基础。设计者们“给每个人一个安居之所”的理念,考虑了这个国家人口的爆炸增长及其带来的社会发展的密集的因素,从而把设计朝垂直方向引导。受中国文字“田”、传统四合院的居住方式、以及古老中国的城市规划的启发,设计师们设想一个巨大的增强混凝土结构,它以一种基础设施的角色出现,而不是单纯的一栋建筑。它的功能是为“房屋”提供土地,而不是“房屋”本身——它是一个三维的棋盘,具有许多能够容纳一座房子的“细胞单元”。“人权结构”的尺度和紫禁城相同,朝向东方。(“它是一种嘲讽。”设计师们说,“紫禁城代表着专制统治的无上力量,我们的建筑勇敢的面对紫禁城,以一种戏剧化的符号化的方式,强调人权的优先性。”)“人权结构”的空间单元为25mx30mx25m。“这个设计不是由政客们或者金融家们决策的。”设计师们强调。

029.jpg


030.jpg


Migrant Skyscraper
"移民者的摩天大楼",是一个真正可移动的大楼:一个巨大的,纤细的轮胎在其中心有建筑和园林景观,这座摩天大楼是真正可以滚动的。
结构背后的概念是:在一个不稳定的世界,人们需要稳定的自给自足来真正拥有自由,建筑界的未来能够帮助人们提供这些。通过为局面建造一个安全的宜居的天堂,来保证他们有食物和水,即便是自然和社会的灾难事件发生,移民者的摩天楼依旧能够给人们提供自由的空间。巨轮中央的建筑能够保持相对静止,只要居民们愿意。但是,举例来说,如果发生区域性的政局动荡,居民们可以发动生物燃料驱动的引擎迁移到其他新的地点。

外部结构的巨大轮胎由可回收的橡胶覆盖。内部,两栋建筑及其周围的绿化空间提供居民们生活所需环境要素的全部,这使得每一个轮胎单元能够完全自给自足。大楼的外部是农业所需的空间,那里种植着庄稼,养着家畜。轮胎内部有能够循环使用中水和黑水的自来水管道系统、垃圾处理系统和农业灌溉系统。每个轮胎包含了能够供给一个家庭的各种设施,布局为两个单体建筑并排一起在轮胎中央。第一栋建筑有三层高,首层是起居室,二层是室内农业空间,三层是厨房和阳台。旁边的两层高的建筑则是居室。

建筑独特的特征包括,室内外在滚动状态下能够提供平台的空间以及连接这些空间的桥架,当结构滚动起来的时候桥架可以折叠起来。当他们静止的时候设计师们想象着在公共绿地空间上聚集的“轮胎大楼”形成社区的场景,或是紧靠在一起的“轮胎”们所形成的密集。

031.jpg


032.jpg


Mountain City
就今日城市景观的重要性看来,我们逐渐遗失了我们与自然的最初关系。城市越来越多,越建越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而我们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也渐渐消失。城市规划师与建筑师希望通过建设花园和边的树木种植来再创城市中的自然。而城市中这些“绿色部分”的实现与自然的原状大相径庭。

我们应当让城市去适应自然,而非将自然强加入城市之中。例如,生存于地球的底层界面之中使得我们有机会最大程度的去保护地球表面。我们知道垂直性(的设计)使得城市能去面对其密度的增长需求。

这个设计将城市放入山中的野生景观之内是为了保护其周边自然环境的发展。地热工厂是为城市提供能量的合理方式,而实现地热工厂的主要条件是这个城市必须处于高地热增温率的地区。——地壳活跃或者火山区。冰岛是这类城市选址的理想区域,因为这个国家有独特的地理条件而拥有巨大的能量来源。据统计资料显示,在2007年,冰岛有百分之六十六的基础电力来自地热能。

033.jpg


034.jpg


New Tower of Babel
在一个大型建筑威胁剥夺人类需要和建筑人性化的时代,"巴别塔"则在寻求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作为其创造者和其愿景的纪念碑而存在.建筑将永远在"建设中",跟随者创建者需求的不断进化,使建筑成为各种建筑趋势的试验场和陈列橱.

摩天楼是一个科学文化宫的变异体,这一巨大的地标位于二战中被摧毁波兰华沙市中心(至今仍然受到二战的影响),建于1955年。尽管被看做是华沙最易辨认的标志,这个充满争议的建筑,他代表了太多苏维埃统治以及对波兰的奴役。一个典型的共产主义纪念碑,忽视当地的本土建筑和城市规划,而被建成为一个单调的塔楼。
除此之外,巴别塔的设计者为这一文化宫辩护:"这是IDEA的纪念碑,一个建造者的纪念碑。”如今的建筑纪念碑则为金钱,而不是人所推动,代表着整个文化对金钱的崇拜。这种建筑的资本主义性质导致了“反乌托邦”,设计者如此说道。因此巴比塔想要美化这一纪念碑曾经的功能以纪念人们的社会理念。这是一个“许多未完工的,不完整的或者损坏的建筑体块粘在一起的迷宫。”这一评论揭露了这一建筑也许美化了具有争议的政权和领导,但至少他们还有自己的灵魂和目的,而现代建筑则没有,设计者通过这一设计,以建筑未完工的姿态对现实提出抗议。

035.jpg


036.jpg


Noah’s Ark Sustainable City
诺亚方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水上城市,能够支持因自然灾害,战争以及世界末日可能带来的任何灾难而逃离陆地的人类,动物,鱼类和植物. 在为灾难提供保护之外,方舟的概念还重视陆地的拥挤:72%的地球表面被水覆盖,因此城市的向水上扩展是有益而有逻辑的, 在海上能够轻易的得到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而正是这些自然能源为这一发展提供能力.

这一设计是由其他方舟所组成网络的一部分,相互之间与陆地由水中漂浮的管道连接.随着聚居地的增长,方舟间能够互相组合,形成一个由一系列人工岛屿组成的巨大人工陆地.
大量灵活布置的光纤联系着岛屿和海底,提供稳定,一个高达64米的墙体保护岛屿不受海风和飓风的影响.当出现严重紧急事故时,居民可以通过人工岛内部的气泡撤离.

岛的下部,底部巨大的涡轮机将洋流转化为能量,人工珊瑚覆盖表面促进新的生态系统.

作为一个居住体,方舟具备居民所需要的一切:住宅,办公,娱乐区,停车以及森林和海滩.这里甚至还有提供给动物的自然保护区.


037.jpg


038.jpg


Occupy Skyscraper
"占领摩天楼"的设计者从美国经济的不公平和2011年占领华尔街运动得到灵感,提出建造一个建筑能够授予抗议者更多力量并加速占领运动.临时性的摩天楼可以在任何抗议场地中被建造,为抗议者提供遮蔽以及集会空间.通过将抗议者的活动从水平平面带入三维垂直空间,摩天楼强化并支持了抗议示威活动,令人惊奇的是,建筑只需要麻绳和帆布就办到了这点.

摩天楼的建造和抗议同时开始:绳子被交织成一个垂直的网络,附着与邻近的建筑.这一网络被编织得越来越厚直到能够承重为止.这时,这一"建筑"能够被攀爬,悬挂旗帜,支撑睡袋,以及集会.帆布则用来划分建筑的功能空间.设计者构想了多个特定区域:定向空间,以及娱乐,休息,讨论,会议,集会和大型会议空间.

随着运动吸取能量以及更多人的加入,体量将扩大成摩天楼,增加所需要的空间.建筑的高度取决于周边支撑建筑的高度.而抗议结束的时候,建筑也被拆除,不留痕迹,保存城市肌理.

039.jpg


040.jpg


Oceanscraper
建造海洋漂浮建筑有着天然的好处,最主要的便是浮力.海中的建筑可以有巨大的体量,而不受重力的约束,为大型建筑实验提供了可能性.

来看''海洋景象",一个圆锥形水下城市综合体设计.海洋景象的中央有一个巨大的碗型结构,使阳光能直达深处;碗的四周是居住空间.水下码头结合在居住空间中,居民在内部创造了一个水下公寓社区.这一移动性为居民提供了自由,并使城市综合体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变化.潜水艇能够在综合体内部和外部自由行驶,也能分组集体停靠,比如进行研究和旅游团用的潜艇.

每个综合体的底部固定着两个 北风之神(Borei) 核潜艇,一个面向天空,一个面向海底. 北风之神是俄罗斯海军采用的第四代核潜艇,但他们只会服役到21世纪中期.当他们退役后,他们只能呆在水里,内部都是核废料,对海洋生物造成巨大威胁.海洋景象将其作为核电站,使他们重新得到利用 而不是在那生锈.潜艇的能源管线与综合体直接联系,传送能量.能量将来自于北风之神潜艇内的16个洲际导弹发射井.

041.jpg


042.jpg


Plastic Fish Tower
在太平洋中部大量的垃圾占整个海洋的8.1%,它被称为大太平洋垃圾碎片(GPGP),估计有超过1亿吨的垃圾。碎片聚集在某些地点成为副热带收敛区域的大洋环流,对直接相关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伤害,也损害了广泛间接相关的
生态系统。

塑料鱼塔,一个漂浮在海面GPGP内的圆形结构,将收集和处理塑料。估计有90%的GPGP经常被吸入鸟类和鱼类,造成他们的死亡。一个巨大的过滤网将围绕结构在水下1公里直径范围内捕获所有漂浮的塑料。塑料将被回收和加工成塑料片用于组装渔场以恢复生态系统,帮助减少污染。渔场也将得到两个附加的好处:由于塑料的浮力作用,漂浮的塑料渔场将足以使整个结构漂浮,它将使结构成为一个旅游胜地。游客参观GPGP将极大帮助广泛传播现实的人造生态灾难。游客们将被充满化学燃料的船舶送到现场,产生的化学物质将在摩天大楼内通过前所未有的化学分析方法收集提取并加工成塑料。

结构本身是环状的,上部露出水面下部在水中,但大部分是中空的。外环有住宅和休闲空间,中间由水下封闭的桥梁联系(水面有一个是开敞的)。渔场在环中间形成漏斗回收塑料,帮助结构漂浮。
043.jpg


044.jpg


Tehran Tower
德黑兰是伊朗最大的城市和首都,饱受极端的空气污染,其中80%是由于汽车交通引起。据估计,在其850万居民中,每天有27人死于与污染相关疾病,显示了因城市扩张交通污染引起切实存在的致命危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黑兰塔的设计者提出在德黑兰建造超高层集合住宅。

拆除不重要的旧建筑为两栋摩天大楼底部留出空间,在地面之上连接创建一个大跨度的建筑作为绿化空间,会让这一城市建筑作为一个更宜居住的整体。通过设计这一在远离地面的顶部连接双塔,宝贵的土地在发展中得以保存:摩天大楼占地仅1200平方米而典型的传统塔楼需要30000平方米才满足发展需求。每栋塔楼提供1200个居住单元。

建筑整体形象灵感来源于壁龛、伊朗传统拱券和有线电视系统。就像两根柱子之间的拱券,居住单元被悬挂在两栋牢固的塔楼结构间。塔楼底部由桁架支持提供停车空间(停车空间一直上升直到有居住单元)。这有助于减轻居住单元质量,一旦发生地震结构整体具有弹性。

最顶部的结构悬挂在两端实体屋面,提供居民享受广阔的绿色屋顶花园。高处的屋顶花园和预制的住宅住宅单元使他们远离城市噪音污染,精细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夏季遮阳保护他们免受烈日煎熬。

045.jpg


046.jpg


Tundra City
Tundra坐落于是俄罗斯最北部,是整个俄罗斯冻土带中心,矿产资源开采殆尽。

一个未经探索的冻土地区,几乎没有人愿意去。由于恶劣的生存条件让它和“洞穴”联系在了一起。俄罗斯政府已经注意到它的前景和发展该地区对整个国家的巨大潜在利益。这得益于快速发展的中国、印度和周边其他国家的政治威胁。

Tundra通过摩天大楼来解决这一地区问题:人口、基础设施发展、新工业创造、农业、科学和文化。
Tundra是一种新型的方舟,使居民过上新的生活,新的优秀科学家和工人将会增加,把雅库特思想付诸实践。传统的雅库特人充满“欧隆荷”思想。 该中心(一个象征性的心脏)是由11个模块组成,包括以下区域:科学、社会、农业、住宅、休闲、旅馆、教育、工业。两部分位于表面,剩下的位于其下。中央骨架支撑空间结构,住宅单元安置在一个H截面上。教育(科学)单元建立在空间桁架上。工农业单元由巨大的空间结构组成,固定在中央的承重墙上。

047.jpg


2013年度Evolo杂志skyscraper competition摩天大楼竞赛获奖作品楼下会继续补充~


赞赏

9

查看全部评分

精彩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文明用语

23

主题

1065

帖子

79

红宝石

SU初师(等级5)

Rank: 5Rank: 5

红宝石
79

网站日常维护组积极讨论奖

QQ
□~sunshine~ 2014-1-22 11:12:59


2013年度的EvoloeVolo 2013 Skyscraper Competition(eVolo摩天大樓大獎競賽)作品

1st   The Polar Umbrella(极地伞)
   
   在过去几十年全球气候变暖,严重的温度上升引起北部和南部冰架逐渐消融,极地冰盖经历了变薄、断裂并融进大海。重建北极层是设计者的首要目标,意图通过降低脆弱不堪的北极地区的热增益来冷却地表温度。
      设计者声明极地伞的超浮力结构可预防未来北极地区的枯竭,通过其海水淡化和发电设施,这个极寒的摩天大楼将配备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研究实验室、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宿舍式居住单位、生态旅游景区、野生动物的生态栖息地,初步形成浮动大都市。这一系列的结构将策略性的布置于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海水的渗透通过该建筑安置的核心内设施——渗透(盐度梯度功率)功率转换装置,能够生产一种可再生能源。此外,该结构巨大的树冠可减少北极表面增加的热量,同时收获太阳能。极地伞的皮肤拥有一系列由聚乙烯管道系统、海水泵组成的模块,极地伞也可使用再生室内冷冻海水形成的冰盖。

001.jpg


002.jpg


自己翻译,洋文渣表示压力山大(有错误之处还请指明!!)】后续会慢慢补上~

0

主题

60

帖子

0

红宝石

SU入学(等级1)

Rank: 1

红宝石
0
luke1230 2014-1-22 13:33:33
感谢楼主分享,赞一个

23

主题

1065

帖子

79

红宝石

SU初师(等级5)

Rank: 5Rank: 5

红宝石
79

网站日常维护组积极讨论奖

QQ
□~sunshine~ 2014-2-11 10:38:47
2nd  The Phobia Skyscraper(恐惧症摩天大楼)
       恐惧症摩天大楼是法国巴黎一种新模块化形式的城郊住宅发展项目。它坐落在“小都尔玛艺术区”,是一个前工业区与魅力都市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集中地。
       该建筑由两个主要的接地板材和一个空塔结构以及回收的工业材料构造,将预制单元以层叠的状态以相同的管道系统链接,而且预制单元可旋转以至形成室外开放空间。这些单位都围绕着共同的户外绿地。
       这些公共区域,或“核中心”都配备了住户实时反馈平台,可显示住户提供的社会问题,以及对于对社会、对结构的入住率等等问题。它也包含水收集设备和太阳能电池板。

003.jpg


004.jpg

【第三名,中国队!!!即将登场!!!】

23

主题

1065

帖子

79

红宝石

SU初师(等级5)

Rank: 5Rank: 5

红宝石
79

网站日常维护组积极讨论奖

QQ
□~sunshine~ 2014-2-18 12:59:43


3rd     Light Park Floating Skyscraper【轻公园漂浮摩天楼】

       人口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城市内的快速增长已经导致了
穷人的发展和严重的城市设计问题,包括缺乏基础设施,住房和休闲区。在北京,历史悠久的市中心中的很大一部分已被拆毁。

       给这个拥挤城市的居民提供稀缺的绿色休闲空间的一种解决办法是
一个浮在土地上面的摩天大楼,设计者试图考虑新的发展天空。轻公园能够漂浮停留多亏了在其顶部于太阳能螺旋桨下方的硕大的蘑菇帽状充氦的气球。这栋摩天大楼的公园、运动场、温室、餐馆和其他用途空间从结构的顶部由钢筋缆绳悬吊于平台上,在球形容器周围不同方向的平台设有风扇平衡它的重量。这些平台也被错开,允许最大暴露在阳光下,每一级平台上。

       半透明太阳能电池板覆盖于顶部为下方结构供电,以及水收集器,亦位于上方,在过滤器中沉淀的干净水直接朝下方输送。

       虽然它并不能完全解决北京的交通严重和人口过剩的问题,轻公园可以返回宝贵的绿地给市民,也有利于减轻自身发展增加的污染- 以公园和植物漂浮在城市上空的空气被部分清洁。

005.jpg


006.jpg

0

主题

29

帖子

1

红宝石

SU入学(等级1)

Rank: 1

红宝石
1
architectural14 2014-3-11 12:41:24
感謝你的分享

0

主题

27

帖子

0

红宝石

SU入学(等级1)

Rank: 1

红宝石
0
無稽之談┇ 2014-4-10 18:19:46
长见识了

0

主题

29

帖子

0

红宝石

SU入学(等级1)

Rank: 1

红宝石
0
ktjiejie11 2014-5-10 13:30:19
不明觉厉,惊呆了!

1

主题

31

帖子

1

红宝石

SU入学(等级1)

Rank: 1

红宝石
1

积极讨论奖

hou5527203 2014-5-10 22:15:11
这出自哪里的?真心diao!可以成为一个派斯了!

0

主题

109

帖子

2

红宝石

SU入学(等级1)

Rank: 1

红宝石
2
sun少焉 2014-5-11 12:29:49
谢谢分享 开拓视野了 收藏起来

10

主题

404

帖子

15

红宝石

SU游学(等级2)

Rank: 2

红宝石
15
寻找步行街 2014-5-11 15:12:36
真的很震撼!

7

主题

118

帖子

21

红宝石

SU有学(等级3)

Rank: 3Rank: 3

红宝石
21
峰.F 2014-5-27 22:41:43
这出自哪里的?真心diao!可以成为一个派斯了

6

主题

266

帖子

42

红宝石

SU初师(等级5)

Rank: 5Rank: 5

红宝石
42
Χīαηg 2014-7-23 16:07:52
这些个设计真是够创意,但觉得有点不太实际。

1

主题

70

帖子

2

红宝石

SU入学(等级1)

Rank: 1

红宝石
2
yystc 2014-8-2 18:27:50
这些个设计真是够创意,但觉得有点不太实际。

0

主题

92

帖子

2

红宝石

SU入学(等级1)

Rank: 1

红宝石
2
呼吸zz 2014-9-3 16:39:52
想法就已经碉堡了

3

主题

51

帖子

1

红宝石

SU入学(等级1)

Rank: 1

红宝石
1
小柳叶在路上 2014-9-11 13:54:41
我在哈工大见过的呀,不知道原创是谁

1

主题

30

帖子

0

红宝石

SU入学(等级1)

Rank: 1

红宝石
0
jamnum 2014-9-12 09:30:08
顶上去让更多人看。这个帖子我收藏了,希望楼主能继续更新,非常感谢分享。中国建筑师和建筑学生最缺少的东西——普世价值观和对西方哲学的深刻理解。这个帖子的文字价值比图片更重要,希望在建筑道路上迷茫的朋友可以仔细阅读,并能领悟一二。

7

主题

377

帖子

32

红宝石

SU俊才(等级4)

Rank: 4

红宝石
32
跟着时间流逝 2014-10-9 15:30:54
好震撼。很喜欢~~~

9

主题

3441

帖子

176

红宝石

SU有道(等级7)

Rank: 7Rank: 7Rank: 7

红宝石
176

共享精神奖忠实粉丝

cooice 2014-10-23 21:29:25
谢谢分享 开拓视野了

0

主题

67

帖子

0

红宝石

SU入学(等级1)

Rank: 1

红宝石
0
❤Aa: 2014-10-28 17:28:16
概念确实有,但真心觉得有些不够实际也不好看。
12下一页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SketchUp吧! 微信扫码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sunshine~

SU初师(等级5)

  • 主题

    23

  • 吧币

    7723

  • 红宝石

    79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app/国土人/SketchUp吧 /京ICP备16008035号/